“領導檢查,不是不讓收,讓收,但是揚塵太大?!苯?,網上出現多個疑似河南省延津縣工作人員禁止村民用機械設備收花生的視頻。有人表示“環保不讓收花生了”,疑似工作人員回應“省里有領導檢查”。至于依據,工作人員稱系大氣污染防治法,“我走了你也不能干?!?/p>
隨后,當地環保局回應稱未接到領導檢查通知,并非不讓群眾收花生,是讓他們收花生時注意防止揚塵污染,引導群眾錯峰作業。這個回應顯然和視頻內容有出入,即便真的只是讓農民“錯峰作業”,恐怕也不妥?;ㄉ斋@一般要先用翻地機將花生翻至地面,晾曬數日后機械收獲。在此期間一旦下雨,肯定影響機械收割,即便雨停了,地面仍可能泥濘不堪,影響機械使用?!板e峰”收獲似乎很人性化,但拋開其可行性不談,在寶貴的花生收獲季,一旦“錯峰”顯然會拖慢效率,老天爺會不會答應?如果因錯峰而影響收獲、釀成損失,由誰來承擔呢?
作物收割難免揚塵,但是否值得這樣興師動眾?《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均缺乏農業領域揚塵管理規定。對農民而言,“法無禁止皆可為”,說錯峰就錯峰,理由何在?通告中應該有回應和解釋?,F實中,收割花生所產生的污染是否會影響到環境?又是否到了非“錯峰”不可的程度?農業生產因其特殊性是否應得到“豁免”?這些問題仍需科學研究厘定、全面辯證思考。
在不少國家、地區,相關限制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對農產品收割揚塵一般不作為污染物對待,或雖認定為污染物但視其有害程度予以相應“豁免”。如德國就對收割作物產生粉塵進行“豁免”,體現對農民特殊權利的保護理念;法國則認為相關揚塵不是有毒二次顆粒物的前體物,一般會很快沉降,對健康無顯著影響;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規定也相對寬松。這些國家農業較為發達,且相對重視環保,在揚塵處理方面積累的成熟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與新近發生的新聞類似,不少地方在污染防治中存在“唯數”現象。比如,前些年河南蔡縣因擔心機械收割會產生揚塵污染,禁止用收割機收割;河北邢臺某地要求農民對收割后作物灑水,以抑制秸稈粉塵;有些地方冬天為提高空氣數據,甚至禁止農民燒煤取暖、冬季熏制臘肉。這些治污方式,表面看起來決心、力度頗大,但無一不脫離實際、矯枉過正,實際上是沒有理解政策初衷,也沒有平衡好環保與民生關系的體現。某種程度上,環保與民生、經濟等是多維目標,只有做好多難選擇、平衡好多重利益,才能尋求到利益“最大公約數”,也才能真正做好環保。只顧環保而不計其余,或許一時利于環保數據,但卻給黨和政府形象抹了黑,也給群眾添了難。
很多時候,類似戲碼屢屢上演,板子也不能完全打在基層工作人員身上?,F實中,鄉鎮和街道往往是基層執法主力,一般要承擔繁重任務和多重壓力。不少基層環保人員也是迫于上級考核,面對各種環保指標和分解任務,為了完成具體工作,往往顧不上精細化、人性化執行。因而,解決類似問題,首先要求基層執法人員將任務落實落細,避免執行政策失之于粗暴、強硬。同時,地方環保治理也不能“唯數據”,要看到數據背后的原因、癥結所在,注意糾正和防止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加重群眾負擔的簡單化做法,避免考核壓力助推基層扭曲執行政策。
?。n宗峰)